平和新闻
稻花香里话振兴
2023-09-12 12:59  浏览:857

平和西安村稻蛙生态立体循环种养示范基地鸟瞰 林泽霖 摄

“七彩稻田”伴着山谷的风泛起阵阵涟漪,一块块深紫、米白、金黄点缀其间,阵阵稻香扑鼻而来……

行走在平和县霞寨镇建设村、西安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和美农耕图景。近年来,平和县积极推进退果还耕、园地改耕地工作,因地制宜引导改种适合农作物,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改变以往满是柚子园的单一农业产业结构,高标准创建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农业种植模式示范片,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退果还耕

产业转型助力农民增收

蜜柚是平和农业支柱产业,由于种植面积过大,产量逐年攀升等原因,果农收益下滑。此外,土壤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柚子质量下降,已经影响农民收入。”村民黄长狮说。当地群众希望改变农业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为平和县实施“退果还耕”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契机。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势在必行。”平和县副县长吴朝东表示,为发挥山地资源优势,使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平和县及时把握契机,积极探索实施园地改耕地、退果还耕,为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

“把柚子园改成耕地后,政府会不会就不管了?”“我们能在改造前后获得哪些收益?”……真的要实施园地改耕地了,部分村民却提出疑虑。西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智民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四方协议后,村民除了获得去青补偿费、土地流转费外,闲暇时还可以到承包土地的合作社打工;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种植适销对路的高质量蔬菜,还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保证村民种蔬菜能获得收益。

“‘稻菜轮种’有助于改善耕地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霞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庄坤明介绍,霞寨镇以每年每亩600元至880元的价格,租赁农民被清退的果园,各村再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此外,镇里积极对接引进农业科技公司、种植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新型种植模式,助推粮食增收、稳收。

据悉,2022年以来,平和县退果还耕完成10359.72亩,其中园地改耕地项目实施5630.69亩、耕地“进出平衡”实施4729.03亩,通过探索多种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生态“双丰收”。

引入资本

种植模式示范片如火如荼

园地改耕地涉及项目技术服务、赔青、工程施工、后续管护等,需要一大笔费用。

钱从哪儿来?平和县的答案是通过“国企+民企”,引入社会资本为耕地改造注“活水”。

2021年底,平和县出台政策,明确涉及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的项目由县属国有企业“福建平和佳和建设有限公司”代理建设。园地改耕地、退果还耕项目建设完成后,各乡镇积极根据当地多类退果地块中地力、水利的不同条件,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种植模式示范片。

“在稻田下养蛙,可以实现稻渔互促互惠,‘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稻蛙综合体创始人朱振伟向记者介绍,在霞寨镇西安村,稻蛙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成效初显,上千斤的水稻与稻蛙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西安村实施稻蛙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建设300亩以上示范基地,配套稻田蛙种业繁育中心、成果转化试验中心、农旅体验中心等,推行 “稻菜轮作”“稻蛙种养”、轮耕生产,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种养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的成功,如一尾活鱼激活了一池春水。如今,平和县已形成了一批稻菜水旱轮作节本增效耕作模式、“稻-菜-花”农旅结合模式等农业种植模式示范片。山格镇新陂村高优蔬菜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连片“稻菜轮作”1200亩,建设分拣、冷链物流、田园综合体、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蔬菜产业园的整体提升,增强“稻菜轮作”示范带动作用;大溪镇大松梯田农旅结合种植模式,修建梯田观光栈道、观景台,硬化稻田机耕道,依托国家地质公园灵通山辐射作用,利用大松梯田深耕千亩文化主题,打造高品质的研学基地和网红基地……一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种植模式逐步在全县推广,有力促进了平和县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盘统筹

园改耕释放生态效益

九龙江西溪支流花山溪主要流域在平和县,被平和群众誉为“母亲河”。花山溪的源头在霞寨镇,这里是平和蜜柚的主产区之一,柚子种植总面积达9.3万亩。由于当地大面积的农业、林业无序种植及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出现一定程度问题。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大力推广拦截坝、生态滤床等有效措施,统筹水土治理与“园地改耕地”,筑起生态“保护墙”,持续改善花山溪流域水质。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质量效益,平和县统筹全县空间发展布局,在花山溪两侧的乡(镇)谋划了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将园地改耕地和花山溪流域水源地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在霞寨镇先行实施园地改耕地、退果园还耕地和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片区综合整治,随后全县铺开。通过整治,为构建环花山溪万亩良田和环花山溪万亩生态缓冲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没有系统整治,效果大不一样。”吴朝东介绍,经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强后续管护,当地新增耕地的等别至少能提升一等,大多数在六七等,最好的可以达到五等。园地改耕地后,原本板结的土地逐渐变得松软,切实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改善,青蛙、泥鳅、蚯蚓来了,还引来了成群结队的白鹭。

如今,平和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一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