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新闻
在漳州科技小院有一批热血青年,他们厚植爱农情怀,勤练兴农本领—— “甘”于田间 自找“苦”吃
2023-07-20 15:03  浏览:735

▲在平和蜜柚科技小院,研究生在做蜜柚叶面镁肥相关试验。 本报记者 蔡楠楠 摄

▲在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专家带领研究生到试验田察看欧洲水仙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蔡楠楠 供图

⊙本报记者 蔡楠楠

科技小院,由高校教师担任首席专家,硕士研究生为主力军,常驻农村生产一线,是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小院虽小,依托的是涉农高校的教育、科技、人才力量,孕育的是广袤乡村的美好未来。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在科技小院得以紧密结合。

近日,第五批“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名单公布,龙海杨梅科技小院、南靖金线莲科技小院榜上有名。

至此我市共有平和蜜柚、云霄杨桃、长泰红心火龙果、漳州水仙花、诏安青梅、龙海杨梅、南靖金线莲等7家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长什么样?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带着问题,记者探访我市两家科技小院,去了解青年人才是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

科技小院遍地课题

从漳州的科技小院出发,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俯身田间,致力于推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落地。

在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2022级硕士研究生黄思宇正在实验室里整理烘干的蜜柚叶片。“我的目标是通过我的研究帮助农户收获更多更好的柚子。”黄思宇的研究课题是蜜柚实生苗叶片对硝酸镁和硫酸镁的吸收机理及硝酸镁的伤害机制,以求找到一个为柚子提供叶面镁肥又不伤害叶面的最佳浓度。来自黑龙江的她在导师的带领下第一次接触了蜜柚,并于2022年加入平和蜜柚科技小院。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院长金梦杰介绍,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从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4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开展蜜柚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已毕业24名,在国内外期刊上共计发表与平和蜜柚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生被评为中国农技协优秀研究生7人次。

在黄思宇眼中,科技小院是实践的“大课堂”。他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到田间实地调研,零距离观察蜜柚的生长;去农户家里走访,学习他们经年累月总结出的蜜柚种植经验……

同样,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院长张玉森也整天“扎根”田间地头、埋头苦干。作为山东人,张玉森在读研之前并不认识水仙花。“初到小院,就是跟着老吴到田里参与水仙花种植,与农户交流。”张玉森口中的“老吴”,是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吴少艺。吴少艺是拥有三十多年水仙花种植经验的“本土专家”。在吴少艺看来,在科技小院可以零距离经历水仙花的完整种植过程,深入了解到水仙花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瓶颈,这对于张玉森的课业提升很有帮助。

“在科技小院这个实践大课堂上,不愁没选题。”张玉森说。不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发现新选题,科技小院的依托单位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还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例如,如何缩短水仙花长达三年的成长周期?如何让水仙花的种球长得更大?张玉森会根据了解到的产业实际来调整课题,让研究更有实际意义。

明年,张玉森即将毕业。他觉得,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科技小院的这段经历都将给他的未来带来极大帮助。

相信科学的力量

如何科学施肥是平和蜜柚种植的关键课题。在平和蜜柚科技小院成立之后,经专家团队调查研究发现,平和县蜜柚产区与国际上柑橘优势产区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很相似,产量水平相当,但施氮量是后者的6倍。平和县蜜柚产区肥料利用效率非常低,施肥过程中氮、磷、钾肥过量,而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缺失。

以往,柚农普遍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特别是在行情好的时候,不用计较肥料成本,恨不得把肥料铺满地面。”有着二十多年种植经验的柚农赖月香回忆,“我与小院团队接触较早,跟着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后,我明白了本地柚农不仅施肥超量,而且施肥方法也是错误的。”

当时,科技小院团队通过察看柚树的根系分布发现,用于吸收养分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柚树主干20至80厘米处,而当地柚农习惯把化肥施在两树中间或树冠之外的地方。“平日里,我在移栽柚树的过程中会观察柚树的根系,小院团队关于根系分布的说法符合事实。”呈现在眼前的事实让赖月香更加相信,要发展必须讲科学。按照小院团队指导的施肥方法,赖月香的种植园里原来每株柚树8公斤化肥用量已经减到如今的2公斤。

赖月香还将自己的300多株柚子树无偿提供给小院师生做试验,收获的柚子由赖月香售卖。“试验田里的柚子确实比较好卖,这就是科学的力量。”赖月香笑着说道。后来,赖月香夫妇对于改良柚子种植方法分别有了各自的考量,丈夫想要种出个头大的柚子,她则想让柚树结出更多的柚子,两人分头做起了试验。如今,赖月香时常会将种植园里的土壤拿到小院化验,了解土壤缺乏的元素和所需的肥料,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施肥,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益。

小院师生提供的技术服务,是赖月香所代表的新型农民翘首期盼的。而助农增收,正是小院师生们的目标。

双方在科技小院这个平台实现了共赢。

试验田迎来大丰收

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综合体,一方面要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要用科技力量解决产业的难点痛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漳州水仙花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以上。漳州市中心城区南郊圆山脚下3600余亩的土地是漳州水仙花的原产地。“漳州人种了500多年水仙花,这片土地的肥力有所下降,这是漳州目前水仙花种植效益高不起来的原因。”吴少艺一语中的,道出漳州水仙花产业瓶颈。张玉森补充道:“这也是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尝试对水仙花种植区的土壤进行修复与改良,以提升种球品质和商品球生产效益。”

2022年的种植季,小院团队着手开展水仙花种植区土壤改良研究。“刚开始,农户们不相信我们。”张玉森说,农民改良土壤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对于小院团队的方案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2023年6月,在小院团队的精心培育下,三亩土壤改良试验田迎来大丰收。张玉森介绍,“未经土壤改良的地块种出的水仙花球有50%是三级品标准,而经改良后的土壤种出的水仙花球达二级以上品级的比例超90%,提升效果显著。”

看着试验田里又大又饱满的水仙花球,农户们跃跃欲试,纷纷前来咨询。

农户信任,这为未来工作打下了好基础。张玉森说,除了提升水仙花种球品质的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外,未来科技小院还要肩负起水仙花特色种质资源引进与创新的任务,要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和多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发表评论
0评